从用足用活市县事业单位自主招聘政策到创新开展面向高校引进青年人才活动,从构建全周期成长体系到提升服务保障,近年来,我市聚焦“才聚宁夏1134行动”,通过打造人才“引育用留”生态链,不断激活人才发展“一池春水”,人才规模和人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我市优化党政干部队伍结构和推动产业转型示范市建设储备了一批青年人才。
因地域环境、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我市引进人才不容易,留住人才也困难。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编制周转无疑为破解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打开了一扇充满阳光的窗户。
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市不断放大编制吸引人才效应,研究确定了“盘活编制引才、企业一线砺才”工作思路,组织市县(区)两级机构编制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事业单位编制和人员配备情况进行了详细梳理,区分急需紧缺和结构性短缺两个方面的情况,按照“空2统1”(空缺2个编制,其中1个编制用于青年引才)的原则,统筹市县(区)两级240个事业单位编制面向高校开展青年人才引进活动。
针对第一批引进青年人才报考人员区外高校多、疫情防控风险大的实际,及时将赴区外高校现场宣介招聘调整为线上定向推介招聘信息和引才政策、线上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线上实施面试和考察谈话等。
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破除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和政策壁垒,我市成立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将2023年市本级人才工作专项经费预算由200万元提高到1200万元,在县区和园区探索建立“部门+企业+人才专干”“政府+园区+企业”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将人才工作重点转向为人才打造事业平台、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上来,提出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高层次人才纷纷点赞,“政策含金量高,口惠而实至”。
从高校研究生到在医院学习锻炼,用禹宁娜自己的话来说:“可谓实现了华丽转身。”
毕业于浙江大学护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禹宁娜,是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目前在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工作。“刚来时,我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不熟悉,全靠组织的提点培训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一点点摸索着干,慢慢摸出了门道。”说起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段时光,禹宁娜感慨万千。
基层是最大的课堂,近一年的时间里,禹宁娜学到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干工作认真负责的她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近一年的学习锻炼期,我真正感受到石嘴山市尊才重才的浓厚氛围,组织部每季度安排我们培训一次,并进行述职考评,也会安排相关的专家和教授跟我们学习交流,让我对今后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禹宁娜表示,将继续留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为石嘴山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年轻干部需要在历练中成才成长,也需要组织强有力的跟踪保障。
为加强对引进青年人才的培养管理,我市创新实施“苗圃计划”,通过“育苗”“定苗”“移苗”三步走,打造各类人才全链条、全周期培养计划,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根据引进青年人才专业背景和特长安排到乡镇、企业、园区、学校、医院学习锻炼一年,学习锻炼期间按季度实施培训观摩和述职考评,在帮助青年人才全面了解市情、快速提升能力的同时,为加强试用期考核管理和试用期满精准定岗奠定基础。引导青年人才向企业、农村、园区等基层一线流动,学习锻炼期满有意愿留在企业、乡镇等基层一线工作的,届时与石嘴山市人才交流中心解除聘用合同,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将人事关系转接到乡镇、园区事业单位,激发广大优秀青年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的热情。
人才引进来了,还要让他们留得住过得好。为此,我市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完善配套各项服务措施,营造了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石嘴山的人才政策深深吸引了我,在这里工作1年多,我感到非常舒心、安心。充满人性化的政策关怀,让我感到这座城市是在用心回应人才的关切。”宁夏贝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技术员穆宏芳说。
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穆宏芳成为我市去年全职引进“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70名中的一员,自此与石嘴山结缘。考虑到穆宏芳的专业特长,她被安排到宁夏贝利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挂职,参与超细柱状硝基胍的合成方法等研发实验,为该公司开发新产品、原料回收等提供方法依据和数据支持。
除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更让穆宏芳感到暖心的我市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去年6月初,穆宏芳的儿子在市委组织部与大武口区教育局的积极协调下从固原转学至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学。时隔几个月,市委组织部又结合穆宏芳的丈夫明建龙的实际专业特长,通过配偶安置政策将其安排到石嘴山市九柱城市发展集团工作,一家人再也不用分居两地,穆宏芳也能安心在此扎根了。
为了让更多“凤凰”栖息安居,我市改革以往服务保障“全盘化”思想,按照“一事一议”,将引进青年人才全部纳入石嘴山市高层次人才认定保障范围,全面享受石嘴山市F类高层次人才18项优厚待遇保障政策。提前协调住建部门和县区新建“拎包入住”人才公寓100套,解决每名引进青年人才的住房需求。同时,满足已婚青年人才家庭住房需求,并协调解决了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问题,不仅实现了引进青年人才的安居梦、团圆梦,而且产生了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家庭来石工作生活的“1+N”引才效应。
改革“一子落”,人才“满盘活”。
目前,我市共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0名,其中市本级引进“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70名,引进的“双一流”硕士研究生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为历年之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不仅有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学等我市急需紧缺的专业,而且有植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学等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市建设赋能助力。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贺兰山下,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尊贤重才的石嘴山故事还在续写。
中共石嘴山市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2020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zsrcb0615@163.com 联系电话:0952-2218420
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宁ICP备2022001533号-1